蒋军内部曾流传这么一句话:“十个胡宗南,比不上一个胡琏。”这里的“金门王”就是指胡琏,意思是说,就算有十个像胡宗南这样的西北王,也顶不上胡琏一个人的分量。
1907年,胡琏生在陕西华洲一个穷苦农家。他父母很看重教育,他自己也爱学习。1925年,刚读完小学,他就考上了北大。但家里太穷,供不起他上学。后来,冯子明介绍他去了黄埔军校第四期,那里吃住都不用花钱。
黄埔四期出了不少能人,胡琏就是其中冒尖的一个。他靠着一场场硬仗,从北伐到中原会战,一路往上爬。短短几年,就从个小排长干到了18军的军长,肩章上还多了两颗将星。这小子打仗是真有一套,升官速度跟坐火箭似的。
胡琏在抗战期间打了不少硬仗,表现非常出色。
在淞沪会战期间,他直接带领敢死队,扛着炸药包去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火炮。他成功守住了上海北部的罗店,一个晚上就击退了日军数十次冲锋。
胡琏在石牌战役中表现得非常出色。石牌位于湖北西部长江边,是个重要的防御点。1943年5月,日军攻打这里,如果拿下石牌,就能威胁四川,搅乱西南地区。接到防守任务后,胡琏带着全师举行了祭天仪式,发誓要和石牌同生共死!
尽管他私下安排了撤退的船只,但公开场合始终强调“即便胜利无望,也决心牺牲到底”,并且他确实兑现了承诺。在这场战斗中,胡琏凭借灵活的战术,消灭了上千敌军,成功守卫了石牌,还因此荣获青天白日勋章。
他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,因此赢得了"常胜将军"和"不败将军"的美誉。
解放战争期间,形势急转直下,连常胜将军也难逃败绩。然而,胡琏的过人之处在这时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蒋介石的诸多将领纷纷落网时,他总能化险为夷。他曾三次成功突围,躲过粟裕的围剿,甚至有一次定时炸弹晚爆了三秒,让他捡回一条命。
胡琏可不是个省油的灯,毛主席都说过他“18军的胡琏,狡猾得像狐狸,勇猛得像老虎”。他打仗时凶猛异常,撤退时又机灵得很。在淮海战役里,他被重重包围,居然还能大摇大摆地溜走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1948年11月6日,淮海战役打响。没过多久,黄百韬的部队就在碾庄被围,形势十分紧张。蒋介石无奈之下,只好派出自己的心腹部队,第12机械化兵团,去解救黄百韬。
最终,第12兵团不仅没能达成目标,反而在双堆集陷入了困境。解放军的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联手夹击,切断了第12兵团的补给线,导致他们被团团包围,士气一落千丈。兵团司令黄维一时之间也慌了神,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。
第12兵团不仅人数多,还配备了不少美国武器,加上解放军的包围圈还没完全扎紧,蒋介石觉得这支部队完全能自己脱困,问题出在黄维指挥不当。于是,关键时刻他想到了胡琏这位常胜将军,特意派了架小飞机把他空降到双堆集,指望他能扭转局面。
黄维心里不太痛快,但胡琏成了第12兵团的二把手,他只好带着吴绍周和杨伯涛这些将领去机场迎接。
胡琏抵达时,第12兵团的处境已经非常艰难,活动区域被压缩到只有5公里,物资短缺,士兵们情绪低落。面对这种困境,胡琏迅速展开行动,不仅重新规划了兵团的防御布局,还策划了几种突围方案,旨在“稳定中寻求突破”。他特别看好向西南方向突围,直抵长江北岸,以便与其他部队会师。这样一来,内外夹击,胜算无疑大增。
尽管多次尝试局部突破,但始终无法打破解放军的包围。解放军擅长游击战术,行动灵活,经常派出小分队进行骚扰。在这种高压环境下,12兵团每次应对都像面对大敌,不仅无法突围,还损失了大量兵力和战斗力,主力部队被分割包围。
胡琏亲自带队冲锋,甚至光着膀子拼刺刀,想尽了一切办法,但12兵团还是被围得死死的,挨打不断。他明白光靠自己不行了,就赶紧通过电台联系南京和徐州的指挥部,想找援军。可折腾了半天,还是没人来帮忙。
于是,他直接飞往南京,亲自向蒋介石汇报战局并请求援助。然而,蒋介石并未提供支援,反而带胡琏去看了电影《文天祥》。
文天祥那句“人终有一死,但求丹心永存青史”广为人知。作为南宋的忠臣,他的遭遇与胡琏颇为相似。他率领军队抵抗元军,宁死不屈,最终在五坡岭被捕,英勇就义。
胡琏撤离双堆集时,所有人都觉得他肯定不会回头,毕竟没人愿意自投罗网。可看完电影后,他突然领悟了校长的意图,意识到自己必须为党国效忠。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重返双堆集。
重返双堆集,形势比之前更严峻了。解放军的攻势越来越猛,连我们最后的防线都快撑不住了。现在,已经到了决一死战的关键时刻。
命悬一线,守下去就是等死,敌人已经杀到跟前,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了,只能豁出去硬闯了。
12月15日晚上,胡琏和黄维带着一支队伍,悄悄离开了大部队的阵地。他们向南前进,成功冲破了解放军的外围防线。
15日清晨,他们决定再次向西突破,目标依然是西南方向的江北岸,希望能与其他队伍会合。当时队伍有两辆坦克,他们俩各开一辆,谁能成功突围,就看运气了。
“您是指挥官,这辆新车当然得由您来坐。”
胡琏在关键时刻显得特别大气,明明生死攸关,他却主动把新坦克让给黄维,自己选择乘坐那辆脏兮兮的旧坦克。
黄维心里挺感激的,完全没察觉对方的小算盘。那些老坦克经过战场的考验,早就磨合得妥妥的,用起来特别稳当。再说了,车里还装了地图导航这些实用的设备。
两辆坦克按原定路线,一前一后朝西南推进。然而,胡琏途中突然调转方向,与黄维背道而驰,直奔解放军追击部队的包围圈。
截然相反的做法,最后效果却出乎意料。
黄维驾驶的新坦克半路出了故障,正如胡琏所料,无法继续前进。他只好和坦克兵一起徒步逃跑,最终被中野三纵七旅的警卫营逮个正着。
胡琏这小子,直接大摇大摆地钻进了坦克。解放军一波接一波地从他面前经过,他却稳如泰山,一点都不慌。那些士兵还以为这是刚从敌人那儿缴来的坦克,谁也没想着去查查里头到底是谁。就这么着,他轻轻松松地混了过去。
十二兵团几乎被打垮,胡琏却成功脱身,没被俘虏,这事让我军不少将领感到特别可惜。逃回去后,他重新集结残部,当上了“金门防卫军司令”。
1949年10月,金门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,我方28军的9086名士兵全部牺牲,无人幸存。当时,胡琏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。
1977年6月,胡琏因突发心脏病去世,终年70岁。